中国的国学与文化自信

张家卫

炎热的7月和8月,带着正在研究的经济课题走了中国的一些城市,其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话题和很多朋友讨论了不少,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特别是去了江南的几个城市,耳闻目睹那里的园林、故事和人,更多了很多关于国学和传统文化的思考。我不是什么文化学者,更不是什么国学大师,便仅仅从一个观察者和学习者的角度,纪录下这些天的所思所想。

就国学的概念而言,有不少的争论,我觉得其实也不复杂。古代的时候,贵族子弟们的国学学习,被称之为国子学,所学内容就是自古传承下来的,被正统所认可及推崇的文化和习俗。汉代以后称之为太学。一直到近代(19世纪末,新文化运动开始),才称之为国学,或叫国粹。到了今天,大家所说的国学概念也就自然形成了。

自鸦片战争始,一直到1949年,或者从某个角度来说,中国的整个20世纪,都处于一个文化抗争的时代。西方的文化,随着他们的大炮利剑以及强大的经济贸易实力,涌到了中国,形成了“西学东进”的风潮,中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场竞争之中,渐渐式微。19世纪末,中国遇到了保国、保学、保种的问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挑战。当时,整个中华民族遇到了两次最严重的危机,分别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1860年的八国联军。直到20世纪之初,整整50年。因此,当时的学界,就提出了三保,其中就有一个保学的问题,就是这个国学。

那个时期,胡适先生就曾提出整理国学,分析国学是如何走到现在的。因为当时普遍认为,是国学使得中国落后。五四前后最著名的口号就是“把线装书扔到茅厕里去”“打倒孔家店”等。所以说,那个时候,中国人是非常痛恨自己的文化,一直到30年代初,全面西化的思潮一直是主流。

但是,那个时期,也有一位学者邓实,坚持国学的主张,他给国学下了个定义:一国所自有之学。或者说是这个民族自有的学问,便是国学。展开来说,有了地、有了人,就成了国,其学问就形成了学。任何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学。

这个定义和道理,简单、直观,今日想来倒是蕴含着相当深刻的内涵,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思考自己的文化归属和自我定位。

国学概念的届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我个人的观点,即使是吸收的外来文化,成为我们的,则也应该是国学的一个部分。记得在中国文化界有一个“新国学”的概念,我颇以为然,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不仅仅是博大精深,更多的应该是兼容并蓄。

因此,与西学相对的中学,应该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国学。比如,女人裹脚,曾经是一种中国文化,但这是糟粕,理应抛弃。还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流传久远的一句孔夫子的话,现今社会,我多见的是豪侠志气的女子,绝不让须眉。再比如,五台山的香、算命先生的卦,不能全盘否定,但是也是有缺陷的,不要好的坏的不分。

当下,中国的“文化自信”被提到了新高度,但是也存在着在国学热中不分好坏的情形。我们学国学,不是复古,而是在新的形势下,唤起国民的一种文化的自觉,推动中国社会的自强和发展。因为,中国这100多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国学式微,已经出现国学继承的断层,这是一个事实。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发展的周期变得越来越快,在带给人类更多、更大便利的同时,造成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300年的工业社会文明,在创造大量产品的同时,也生产了一种产品,就是予求予取的欲望。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科技将人类的欲望武装到了变本加厉的程度。物质的极大丰富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幸福的生活,而是带来了生态和道德危机,还有人类个体灵和肉分离开来的苦痛。

经常时候,我就在想,人类如果没有了关爱的同情,那么人类是不是会很无情,是不是就真的变成了“机器人”。300年来的的工业文明,岂不是变成了一个“功能主义盛行”的莫大讽刺。而回看中国古代大学的教育,或者说全人教育无一例外的都是涉及到做人。

学习国学不仅仅是中国在学,事实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目的就是对于300年的工业文明带来的成果和现象进行深刻反思。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即:和是大的概念,多元的,是共存的。而裨是加上的意思,即同加同,什么也产生不出来。所以,中国文化倡导的是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不是西方非此即彼的哲学。

章太炎先生曾经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势,徒恃国学不足以立国也;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也;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乃立者也。”

还有关于梁漱溟先生的一个段子,他说“都讲亚里斯多德,讲这个那个,没有讲孔子,那我来讲孔子”,这个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问题,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则不可以对抗世界的竞争,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软实力问题。

一个大国,没有相当的软实力,则就不是强国。这就是老子的思想,就是天下的思想。比如水,润万物,但不逞强。别的东西不愿去不能去的地方,它去。这就是软实力!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其中道理,不是说明不要勇敢,而是说不能盲目勇敢和鲁莽。

我们有幸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处于一个“中国梦”的时代,“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话,更应该成为一种“水样”的文化自觉。作为一个见证者或者说是实践者,如果我们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发挥自我价值的作用,则国家幸甚,人类幸甚!

中国国学张家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