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research, education, business, and culture

特色小镇的逻辑、动力与出路

吴鹏

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国内的新风口,从住建部的1000个特色小镇,到发改委的千企千镇,再到各个省市自己的计划,一时间蔚然成风。作为城市化领域的咨询从业者,综合前期研究和近期调研,将参与山东首个基金小镇论坛准备的演讲稿整理成文。

一、特色小镇的逻辑

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共同的逻辑又有什么不同?从关键词上来理解,新型城镇化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特色小镇要“特色产业”,要有“文化”,要有创新孵化,还要美丽宜居,等等。如果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大白话来总结的话,无论是新型城镇化还是特色小镇,最根本的追求就是三个关键词“安居、乐业、好生活”。

所谓安居,就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所谓乐业就是就业;所谓好生活,就是更好的配套服务。这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根本追求。也是无论提出什么新概念背后的基本逻辑。而在这三个概念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是就业。

因为中国城市化面对的基本框架是城乡二元,这个二元结构给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回旋余地和战略空间。在建国之初,通过工农业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了必要的资本;在城市化早期,通过上山下乡吸收了城市无法解决的就业人口;在改革开放初期,又为中国对接全球工业体系提供了大量优质劳动力。过去几年,以及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将有两三亿劳动人口需要寻找新的就业方式,这部分人要向何处去?城市还是农村?

城市和农村其实都在发力: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对城市发展的策略已经在改变,原来是严格控制大城市,现在包括北上广还是严格控制,但是已经在开始大力发展城市群城市圈了。现在影响中国的三大城市群战略:首都圈、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首都圈之前一直发展得不理想,最近开始启动雄安新区。为什么要做雄安,根本的问题还是要带动河北的发展,要让央企的实力和科研能力带动周边区域的产业升级,增强他们的制造能力,增强实业能力,同时真正在区域范围内拉开骨架。

在农村这边则从美丽乡村到乡创综合体,从原来的三农建设,到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也是在增强乡村吸纳人口的能力。但是产业毕竟需要一定的聚集效应。

所以特色小镇在这个基础上被提出来。对于他有三个基本的认知:其一特色小镇是现代化进程中土地经营者就业转换的场所,要通过特色小镇的发展解决这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其二特色小镇是城市群中联通城市与农村的关键节点。它们在田园之中,同时又与城市有着产业的关联,所以是打通城乡二元的节点;其三特色小镇是打通国内与国际资源的场所。今天的世界是网络化的开放式的,不是通过行政式的,通过上级县、市再与国外关联,而是直接通过关键的人和资源直接放到全球化的背景中来思考和实践。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特色小镇的逻辑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全球产业格局发生转变的背景下,想要来解决就业和产业升级问题的举措。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理解特色小镇发展的着力点所在。

二、特色小镇的动力

上面说了特色小镇发展的目标,那么动力何在?城镇化的动力何在?相比起来特色小镇的动力有什么样的变化?

过去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是土地模式。以土地为核心,在城市化方面通过土地的出让,政府获得“土地财政”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在工业化方面,补贴产业用地,补贴招商引资企业,使得他们能够获得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低端位置能够维持下去。这个模式现在遭遇挑战:房地产市场的饱和让不少城市的土地财政堪忧,同时在工业化方面靠补贴已经吸引不了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全球产业的转移让这些产业要么升级,要么消亡。

因此新一轮的发展核心变成了资本模式。在工业化方面,让资本驱动企业进行投资并购,实现转型或者升级;在城市化方面,也通过资本模式实现土地的更新,获得价值增值,提供更好的服务。

特色小镇正是在城镇化的新时期提出来的。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紧盯着土地模式的话会有问题,因为只有房子并不能保证人的聚集。特色小镇也不可能再用以前那种招商引资的模式来发展产业,不能依靠那种依靠补贴生存下来的两头在外的产业,而需要孵化出真正有自生动力的产业。

前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把特色小镇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镇+一村一品;第二个阶段是小镇+企业集群;第三个阶段是小镇+服务业;第四个阶段是小镇+新经济体。这种新经济体就是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孵化出来的新形态。比如互联网、比如教育、比如康养、比如新能源等。

在4.0版的小镇里,产业和空间的活力源于其个体的自适应性所形成的自组织性,整个小镇就相当于企业孵化器和“双创平台”。所以建设一千个特色小镇,至少要用一千个以上企业的力量自上而下涌动来推动特色小镇的诞生和发展。

特色小镇的发展同样需要产业化和城镇化这两个轮子来驱动,位于中心位置的是资本。以资本实现产业驱动和城镇驱动的联合和配合,让实业经营者分享城市化的红利。

其实已经有这样的出现,比如华为在东莞的小镇,它不会担心人口的导入,因为它自身的需求就能够满足。而地产开发的服务是较为容易找到提供者的。所以在往后的发展中,有实业能力的企业将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三、特色小镇的出路

按照这样的逻辑与动力,特色小镇会有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我在这里提出一些看到的正在进行的探索案例:

以全局思维来找到特色

首先需要以全局思维和数据思维来帮助我们找到特色。如果我们限于有什么说什么的状况中,很容易千城一面。以为是自己的特色,但是跳出来一看大家都一样。尤其是在全国的热潮中,很有必要做一些全局的研究,并且结合新的技术手段。

我看到中财魔数师团队曾经在春节期间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在腾讯大数据的帮助下,在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中每个省选了一个样本,结合春节七天假期中的人流量,来源去向,停留时间等数据做了一个健康分析。这个对于我们分析特色小镇的特征、活力和发展方向就有了非常真实直观的参照。这一类工作,我认为在任何一轮小镇规划中都需要。

 

以国际资源来培育特色

第二个案例是国际资源的合作。比如广东的特色小镇,原来做代工的,现在发展自己的品牌。这里举一个海外的例子,国内很多地方也可以找到可能的合作机会。在一带一路论坛结束后马上在温哥华召开了一个“一带一路北美实践”的论坛,同时也是“中国品牌出口孵化总部基地”的揭幕仪式。

这个项目很有意思:它看到了中国制造实力雄厚,但是中国品牌严重不足的境地,利用温歌华作为北美亚太门户的地位,在创意产业、人力资源上的优势,多元文化的优势来做中国品牌的孵化器。

如果企业自己走出去创品牌的话,往往面对缺乏信息、缺乏人才、缺乏资金、缺乏网络、缺乏物流等一系列问题,这个孵化基地则整合了财务、物流、政策、精准营销、广告、办公等资源,对国内来说提供了最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吸引在北美留学的国内企业主的二代到这里创业,既跟家族企业有关联,又在实现转型升级,对于双方都有好处。

这个模式目前吸引了国内一些产业集群集中的地方政府的兴趣。

总而言之,特色小镇的发展跟城镇化发展的逻辑一脉相承,发展的关键是通过资本的整合力量,孵化培育起新的发展动力,实现就业;通过实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税收来改善公共服务。孵化体系的建立,不只是产业的联盟,而是要整合金融的联盟和建设的联盟一起来做。这方面也正在进行新的探索。

灰熊研究院位于北美亚太门户温哥华,创新资源丰富,文化形态多元。研究院聚集在生态林业、经济、商业、能源、创新等多个领域的一流学者专家,可以为国内蓬勃发展的特色小镇领域注入内容,提供借鉴。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