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research, education, business, and culture

从文化推动联盟:书院和文化基因库

吴鹏

【前言】联盟,一直是资源整合的重要方式。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交流技术的更深入介入,这种形式焕发出更新的动力,以联盟的方式来推动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生态。生态这个词已经被用得很多了,但是真正做得好的并不多。在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到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国家级的行业协会,国际间的合作组织,还是小到一个具体的检测仪器,一个具体而微的店面,都可以借鉴联盟的方式来构筑自己的生态,在这一生态之中降低交易成本,形成新的竞争力。

笔者针对这种现象将进行一个长期的跟踪观察,这是第一阶段的调研成果,欢迎持续关注:

一、从企业推动联盟:沃特玛与氢能源

二、从协会推动联盟:建材协会与医疗产业联盟

三、从基金推动联盟:轨道交通和城市更新

四、从文化推动联盟:书院和文化基因库

五、从商业推动联盟:中医诊所和脊柱健康

六、从智库推动联盟:产业金融联盟、知识图谱联盟与央企投资协会

七、小结:为什么都要做联盟?

四、从文化推动联盟:书院和文化基因库

书院—书屋—书房,共同构筑起一个文化家园的生态体系。最近参与到一家久负盛名的当代文化书院的探讨,也有联盟的思路在里面。

这个已经在中国做了二十年公益,十年传统文化培训的书院也在探讨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由于它的发起人在传统文化学界的地位,所以汇集了第一流的老师资源。但是汇集第一流的老师资源怎么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价值?如果还是培训班再支持公益出版事业的话这个吸引力越来越有限。

今天的文化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文明的冲突比经济利益的冲突更难以调和,文化的影响和侵入更是此消彼长,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是内敛的,自省的,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日益兴盛的消费文化面前,在无处不在的欧美文化产品面前,甚至日韩都在日益抢占东方文化的话语权面前,如果我们还不能够给向往和亲近传统的人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态的话,那么这帮人就难以聚在一起形成合力,难以以这个生态去影响更多的人。

这个从文化出发的联盟如何构建?首先是从愿景上和高度上,是一个高扬传统文化旗帜的智库,背后的支撑是基金会。有了基金会的支持就像卡耐基和平基金会,亦或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亚洲发挥的作用一样,它的能量远远超出支持支教或者出版,而是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基金,支持各种类型的项目,目的是把最优秀的年轻人吸引过来,用最好的资源去培养他们,去支持他们去做最值得做的事情,就像当年洛克菲勒花了全球经费的三分之一在中国,花了中国经费的80%来支持协和的道理一样。

对于这个基金会的资金,有全部捐赠的,有捐赠收益的,也可以有捐赠部分收益的,这笔钱交给这个生态体系之内最有管理能力的人来做。他自己手里就管着一两百亿的基金。

只有基金会还形不成生态,还需要有商业项目的落地空间,需要有孵化功能的共同纽带。这个落地的空间目前而言就是“书房-书屋-书院”体系,是跟网络书店的合作,跟音频网站的合作。

未来书院所抢占的就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就像今天的诚品书店,我们能不能塑造出自己的文化地标品牌?为什么不能是时尚的,为什么不能是潮流的,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是能够让人们心向往之的。

未来书屋所代表的,就是新的社区公共空间。社区的商业正在社群化,比如诊所,比如食堂,比如社区营地,给孩子们放学后聚在一起的地方,还有书屋,是好友约着见面的地方,是一起听视频节目的地方,是邀请文化名家做活动的地方。

未来书房则是一个家与世界的连接点,图书更新与网络联动,文房四宝以及布置格局全套解决。具有孵化功能的共同纽带就是文化产业的投资基金,这个不同于捐献给基金会做公益的基金,这是追求投资效率和文化事业的投资基金。由于在这个联盟体系内,有丰富的活动,有高端的人群,有落地的支点,还有网络的数据,这里孵化出新的项目的几率会比较高。而投资也会把学员、用户、投资人、以及寻找投资项目的人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另一个文化联盟的设想更大更宏伟,以文化基因库为核心,把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民族文化元素数字化,成为一个巨大的IP库。未来的设计、文创、非遗传承、商业机构想要用到或者搜索某个文化方面的元素的时候,有足够的丰富的素材可以选择。

文化基因库的设想听着让人激动,曾经看过不少从事民俗文化调研多年的老人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照片、录音、录像材料,还有文字以及实物,每一个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但是这些资料都在他的办公室里,在库房里,在博物馆里,在档案库里。按照阿里王坚的说法,这是一个在线的时代,所有不在线的数据都不是大数据,那么多的图像、故事、民俗、设计,不能够被更多需要的人查阅到,更难以激发出新的创意以及新的文化产品出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积累起的那么多的文化符号,其中藏着形成了我们今天人文特质的文化密码。当这些符号被更多的人搜索、使用、传播、设计、再创作的时候,这些符号中所蕴藏的文化密码也就在延续。这些好的东西是有生命力的,只是他被人看到的机会还不够。如果都放到网上去,将激发出多少新的创意和产品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文化符号的巨大宝库是我们在新的文化竞争之中争夺话语权的关键。

文化基因库的推动,不只是一个文化课题,它还是一个具有巨大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宝库。就跟阿里做云平台一样,这个文化基因库有底层的数据库,有中间的接口层,还有应用层的不同接口,这完全是一个宝藏,其价值越用越多。

这样一个联盟要如何来推动?有一个总的牵头单位,还需要有基金支持,有人员资源平台,有实质运营团队。有国家级的协会牵头,有启动经费支持,当然这个项目做下来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都不是小数,有可能能够在搭建起基础架构的基础上借鉴维基百科的方式进行。而在这个联盟之下由私人资本、社会资本和公共财政资金共同组成的基金将持续性地支持项目运营。

还有一些精巧的设计,将青年人的创新活力与实践活动和新文创产品结合起来,将传统的搜集挖掘和当下的假设结合起来,敬请期待后续故事。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