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research, education, business, and culture

建设金融中心与构建金融生态的思考研究(下篇)

吴鹏

金融中心与金融小镇

每一个区域中心城市都有一个构建金融中心的梦想。这是很可以理解的,因为金融中心是资源配置最高效的地方。但是金融中心的建设并不容易,也远非一日之功。近日,笔者应邀参加了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与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联合举办的中国(济南)产业金融国际论坛,对于地方应该如何打造金融中心发表了相关观点,现在把发言整理成为两篇文章,本篇为下篇。

金融中心怎么实现?我们一说起金融中心,往往容易想起金融街或者陆家嘴,但并不是建设成了这个样子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比如天津响螺湾;也并不是所有的金融中心都需要建设成为这个样子,比如杭州玉皇山南。杭州的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一港湾5小镇”的模式,它的探索能够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杭州的建设正走在路上,还需要什么样的助力才能够实现?杭州,这个非传统金融城市的发展探索,对于其它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城市来说,具有借鉴价值。

一、一港湾五小镇

倾力打造一湾:

“一湾”指钱塘江金融港湾,是依托钱塘江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产业集群,由浙江省和杭州市合力打造的一条沿钱塘江两岸的财富管理产业链和新金融生态圈。在功能和空间规划上,形成“一核两带多空间”的布局。“一核”即钱江新城和钱江世纪城金融集聚区,这里被定位为杭州金融核心功能区、金融业最重要增长极,政府希望将其打造成为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区、一流的财富(资产)管理中心、浙江场外交易市场中心。计划到2020年末,该区吸引至少50家金融机构省级以上总部和财富管理中介总部机构入驻,聚集各类产权、大宗商品等交易场所与交易平台,形成1家以上万亿级、3家以上千亿级的金融要素交易场所。“两带”即钱江私募基金走廊(带)和钱江金融大数据创新基地(带)。“多空间”即钱江新金融众创空间。

“五镇”包括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运河财富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湘湖金融小镇、黄公望金融小镇这几个集聚和辐射能力强的金融小镇。目标是将这些小镇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股权投资、私募金融、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集聚区,成为杭州金融发展亮点。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定位为私募(对冲)基金小镇,重点引进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证券期货基金、量化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机构,成为资本聚集小镇。“运河财富小镇”定位为非银金融集聚小镇,重点发展小微金融和财富管理,并创新发展PPP项目交易平台和文化产权交易平台。“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包括西溪谷和云栖小镇,定位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示范小镇。依托阿里云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重点发展创业风险投资、量化投资基金、程序化交易基金、互联网资产管理机构、互联网理财平台等。“湘湖金融集聚区”定位为股权投资基金小镇,重点发展上市公司投融资总部、大型企业直投机构、家族基金、民间资产管理等。“黄公望金融集聚区”定位为产业基金小镇,重点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各类投资公司,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景。

二、小镇的逻辑

小镇最根本的逻辑是什么?是步行范围内能够找到工作生活所需要的配套。这种配套既包括办公场所,也包括诸如咖啡馆之类的交流场所;既包括居住空间,也包括健身空间;既包括休闲娱乐空间,也包括亲子教育空间;既包括自然公园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它与功能有关,而不拘泥于建筑形态。不只是配套,还包括能够交流的人群。

比如玉皇山南小镇。在交流中,一位老总说,这里的八卦田遗址公园还可以扮演起郊野公园的角色,周末加班的时候小孩子在这里玩,他去加班。中午的时候还可以一起吃饭。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提升了小镇的吸引力。

所以我特别想强调的地方是,即便是在市中心,也可以按照小镇的逻辑去完善功能。CBD最初的逻辑,就是在一个高度聚集的范围里能够满足基本功能。所以国贸中心的基本结构是酒店、办公楼、公寓与会议会展中心。后来CBD的范围扩张,功能在某些方面发展得快,有些方面发展得慢。有些地方学习CBD更是过多强调了外在形态,而没有遵循内在逻辑。

很多小镇的建设更是如此,只学到了形,没有学到魂,没有从功能上去完善,这样即便吸引到了入住者,入住者也待不住。比如苏州东沙湖小镇,按照优惠条件吸引了一批基金公司,但是这些基金公司的能力跟苏州工业园和高新区的企业并不匹配。一方面苏州距离上海太近,那些能够服务苏州工业园大企业的大金融机构需要辐射的是更大的范围,所以还是留在上海;另一方面那些人需要的配套这个小镇并没有提供,比如好的教育等。

本质上,小镇也好,中心也好,它一方面需要自成体系,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满足自身需求,另一方面又深深处在一个大的网络之中。在这个资源流通日益便利的时代,要搞清楚为谁服务,服务对象从你这里获取的服务是不是最便捷最高效的?

三、新金融中心/小镇形成路径

山东是经济大省,经济体量排名全国第三,但金融产业并不发达。作为山东首府,济南外有京沪,内有青岛的竞争,选择产业金融中心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但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路径?

济南在产业金融中心规划的基础上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产业集群的梳理;其二是产业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创新中心建设;其三是金融区的活化。

首先,产业集群的实力是吸引金融机构的关键。比如最近山东省成立了激光产业联盟,为这个北方最强的激光产业集群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拥有几百家企业,年产值300亿的产业在济南竟然仍旧还是一些散落的,作坊式的工厂,很多甚至因为没有生产面积而没办法扩展产能。通过联盟的呼吁,最近找到了一个3000亩的产业园。而产业园区的开发,原有厂区的扩展,技术的升级和技术的并购,都是这些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金融机构参与的地方,也是诸多产业机构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除了这样的产业集群,还可以找出更多的产业集群,有了足够的产业集群,有了足够的业务需求,自然会有金融企业愿意在这里设立机构。

其次,产融创新中心的建设为双方的交流融合提供平台。赛伯乐在全国有众创+大厦的设计,这个模式的思路是合理的。

一方面抓住形成产业生态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融合产业升级所需要的场所(办公楼、园区),培训机构、孵化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协同。

我们目前也在全国推动产融中心,主要包括金融产业、健康产业和文旅产业三个方面。金融产业依托中国并购公会,健康产业以医药卫生事业基金会为基础,整合国内外资源来活化当地的产业基础。

最后,有了产业基础,有了产融大厦作为立足点,再往外延伸配套服务空间。比如整合长租公寓提供居住空间,整合共享空间提供交流空间,整合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服务,整合健康机构提供康养服务,整合文化机构提供文化空间,整合体育机构提供健康运动空间。规模小可以做综合体,规模大可以做街区,做小镇。当然最重要的是有能力整合到低成本的资金来为所有这些机构提供与运营周期匹配的金融支持。这些服务企业有各自的盈利周期,既承担不了高额成本,也无法承受银行抽贷的波动。

金融小镇也好,金融中心也罢,除了政府的规划,最需要的是金融生态运营商的角色。金融生态运营商的功能,一方面是跟政府一起做产业梳理,吸引金融机构聚集;另一方面是做配套产业的梳理,给金融人群提供服务。它之所以能做这样的事情,既需要有政府信用,也需要有金融人脉,还需要有资金筹集能力。这样的机构与政府相配合,才能够像前些年的城市运营商有效推动城镇化建设一样,推动金融中心/小镇的建设和完善。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