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投资与政治风险:中资企业在拉美投资的经验与教训(上)

李静

通过本篇及下一篇文章,我将与读者分享我与同事近期协作完成的关于中国在拉美自然资源投资的研究结果及其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打造现代版的丝绸之路,实现亚洲、欧洲与非洲的互联互通。此项举措旨在促进贸易与投资,为中国获取原材料与资源提供保障,并与沿线国家建立社会与文化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在拉美的自然资源投资与此战略有相似相通之处。中国对拉丁美洲的投资从2005年的4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240亿美元并主要集中在如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自然资源领域。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政府利用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以获取东道国政府的良好意愿,从而帮助中资企业获取自然资源的开采权。根据美洲国家对话组织(Inter-American Dialogue)提供的中国拉美财政数据库的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政策银行对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贷款超过了世界银行和泛美开发银行对该地区的贷款,其中33.4%的中国贷款用于支持基础设施项目,57.2%投入到了拉美的能源及矿业项目。许多此类贷款以资源为抵押支持,即以自然资源作为还款保证。

我们的研究发现无论东道国与中国是否有国际投资协议(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或其是否接受中国的无偿援助(aid)并非是影响中国对其直接投资(FDI)的关键因素。实际上,中国在一个国家的FDI与其对该国的贷款(loans)高度相关。委内瑞拉、巴西和阿根廷是中国企业在拉美最大的三个投资目的国,也是中国贷款的最主要接收国。中国的自然资源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是主要的受益方,主要体现在获取自然资源项目的开发权。

自然资源行业面临的政治风险诸多,包括东道国政府对资产进行侵吞及对合同条款的单边变动等。尽管在阿根廷和厄瓜多尔运营的跨国企业通常有较高的法律纠纷率,我们发现其中并无任何中资企业与东道国政府之间发生公开的法律纠纷。例如,根据中国在厄瓜多尔的投资规模程度,我们推测中资企业与厄瓜多尔政府产生一个或多个纠纷的比率应该高达91.1%,然而中资企业与厄瓜多尔政府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公开的法律纠纷。

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与东道国之间良好的政治关系是减少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的关键因素。中国为东道国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的贷款能够增加中国政府的谈判筹码。中国与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依赖,中国需要当地的自然资源以维持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当地政府和企业需要中国提供的资金来发展当地经济。然而,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的可行性要低很多,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财务状况。

中资企业虽然可以依赖本国政府帮其获得投资协议并降低在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但应警惕两方面的潜在问题。首先,对中国政府的过度依赖可能会使中资企业忽视参与东道国的政治活动和建立政治关系的重要性。因此,这些企业将无法获得建立政治网络及影响政策制定方面的经验,从而很难建立起不依赖中国政府协助而独立应对政治风险的能力。

其次,这种以贷款和基建形式建立的互惠互利关系虽然能够减少中资企业在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但未必能减少中资企业与非政府利益相关方(比如当地社区)之间的冲突与摩擦。对于从事资源和能源领域的中资企业而言,社会风险会带来诸多挑战,我将在下一篇文章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对外投资拉丁美洲李静跨国企业